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德国籍副教授戴安诺拿到“证卡合一”实体卡。许舒智 摄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预计广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链”上传来发展新动能。经济总量率先突破14万亿元背后,是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加快构建和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奋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体现。
近年来,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实现“链”上创新,以活化的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走到企业里、产业中,落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上。
2024年11月26日,搭载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Mate 70系列手机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正式商用。长期以来,操作系统主要由欧美主导,而鸿蒙操作系统完成了全面突破,实现了自主可控。
超过10亿生态设备、1.5万应用、17%市场占有率……从2015年作为“技术储备系统”开始研发以来,鸿蒙从无到有地迭代出5个大版本,将国产操作系统这个“无人区”开垦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广东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实施“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璀璨行动”等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赋能工业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亿纬锂能研发并量产全球首款容量600Ah以上大电芯,奔图激光打印机实现国产“零的突破”,高端手术机器人、高端彩超、全身核磁共振设备等打破国外垄断或实现全球技术领先……
优秀的产业创新成绩单,与广东建立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体系分不开。
全过程创新链的上游确实“烧钱”。2015年,华为正式决定研发鸿蒙系统时,研发投入“仅为”596亿元,占收入的15.1%;到2023年,研发投入增至1647亿,占营收的23.4%。
企业愿意“砸钱”,政府不吝投入。从2019年起,广东推动设立省市联合基金,引导地市财政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已顺利实施粤穗、粤深、粤佛、粤莞、粤惠5只省市联合基金。省企联合基金投入渠道充分畅通,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有11家企业投入2.15亿元,支持开展基础研究。
从国家层面看,2024年度,广东全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5112项、立项金额30.53亿元,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从省级层面看,全年实现将1/3以上的省级科学技术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并且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创新条例》中将这样的做法以法条的形式固化下来。
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广东也开了先河。如腾讯出资100亿元设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
聚焦“真问题”,稳定“大投入”,来自产业、面向产业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彰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广东担当。
2024年,一款智能AR眼镜正式发售,光透过率99%、仅重3克的轻薄镜片非常关注。这种衍射光波导镜片来自广东企业广纳四维,其已在广州黄埔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建设。
广纳四维的发展离不开背后的大平台。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是由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下称“广纳院”)牵头组建、坐落在广州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聚焦纳米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领域,建起了小试中试贯通的工程验证平台,支撑行业共性技术和高新企业的研发需求。
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撑。像广纳院这样的“链主”单位,最懂产业链条上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季华实验室作为业主单位牵头组织实施“璀璨行动”,获批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显示装备平台,成功研发国内首台G4.5高分辨率OLED喷墨打印机成套装备样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广东正启动新一批次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布局实施6个专项,重点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取得积极进展;接下来,将围绕量子科技、脑机接口、高端科学仪器、具身智能、6G等领域,前瞻布局一批前沿技术攻关,为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提供动力源泉。
仅重800余克的术中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一秒”就能检测到手术切除边缘的肿瘤细胞分布,帮助医生实施精准切除;玻片扫描影像系统,每天可扫描3500余张病理切片,能满足一家三甲医院的日均需求……这些科技感十足的成果,都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下称“大湾区国创中心”)。
大湾区国创中心由广东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共同组建,目标通过国家创新中心推动国际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集“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科创枢纽。
“什么叫创新?光是发明、发现不算创新,必须要有实践转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国家实验室主任钟南山说。广州国家实验室与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联手,在短短18个月内就研发出我国首个抗新冠口服单药来瑞特韦片。
钙钛矿电池是第三代光伏产品,承担着逐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重任,而钙钛矿设备目前仍处于探索期,未来市场规模可达百亿元。2023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做出GW级量产平板涂布系统实物样机,具备在大面积内开展实验测试及规模量产的能力,开辟了产业新路径。
近年来,广东积极推动中国科学院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筹建,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应用数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吸引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旭、中国工程院院士韩恩厚等高品质人才来粤开展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全省28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聚集全职人员近4000人,“研发即转化、转化即应用”的发展模式蔚然成风。
2024年,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6.7%、31.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1.2%、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增长12.5%、占全国超四成;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1%、占全国18%。
1月15日,富士康与深圳科技公司优必选宣布,双方将就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建立全方位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开展人形机器人在真实制造场景的测试验证及技术创新等工作,积极推动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富士康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场景的实际应用。
广东持续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在完善政策体系、突破核心技术、搭建重大平台、提升算力基础、开发数据要素、集聚壮大企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伦理安全等方面取得全方位新突破,2024年AI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梯队,持续快速推进通用AI产业创新引领地建设。
数据显示,广东有高新技术企业超7.7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经费、90%的发明专利申请都来源于企业。
《中国区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评价报告2024》的5个一级指标中,广东的企业创新指标排名全国第一,连续8年居首,领跑优势显著。再细看,规模以上工业公司的研发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发明专利申请数、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等都居全国首位,且与第二名差距明显。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无疑也是广东的“突出长板”。2024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创新条例》,明确将“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写入总则,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从企业走向产业,从“盆景”迈向“风景”,少不了科技金融和科学技术人才两大支撑。
为给企业营造更好创新环境,广东加快落实“科学技术创新再贷款”政策,实施企业“补投贷”联动后补助,推广“广东科企支持贷”等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属融资服务。2024年,全省科技公司科技信贷余额预计超2.7万亿元,同比增长8.08%;全年全省科技保险为科技公司提供风险保障预计超3.8万亿元。
近悦远来,拴心留人。广东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大机遇,大力引进培养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带动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人才梯队。
布局生态,投资未来。围绕全过程创新链发力,广东力争经过5年左右,实现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涌现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初步建成全球科学技术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太好了!有了这张卡,工作、生活就可以像广州的市民一样便利了!”1月15日上午,在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德国籍副教授戴安诺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张特别的实体卡,兴奋地说。
这是广东发放的首批外国人工作许可和社会保障融合集成实体卡。自2024年12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信息加载至社会保障卡中,依托社会保障卡的各项功能,为在华工作的外国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便利,是这张卡的最大特点。原本,来华工作的外国人需要分别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社会保障卡。政策实施后,外国人入境后无须再办理实体工作许可证。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新版社会保障卡将集成外国人工作许可信息查询和社会保障卡办事凭证、支付结算、资金发放等功能,为持卡外国人提供社会保障、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旅游、金融消费等多个领域的“一卡通”便捷应用。
这不仅大幅减少了外国人的时间和成本,也加强了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以及社会保险等业务的有效衔接。在领取实体卡的同时,外国人还可以领取加载工作许可信息的电子社保卡,通过电子社保卡APP,即可查看许可信息、下载通知、到期提醒等服务。
现场,戴安诺表示,非常荣幸成为广州首个领到新版社保卡实体卡的外国人,他期待用这张卡坐地铁、购物、看病,他感到自己可以像生活在广州的市民一样便捷地享受公共服务,真正融入广东生活。
近日,来自德国、加拿大、美国和土库曼斯坦等国的多位专家,分别在广州、深圳、东莞、珠海各地领取了首批外国人工作许可和社会保障融合集成实体卡。各地实体卡融入不同特色功能。例如,广州的实体卡为外国人提供进入公园、长者饭堂、乘坐公共交通等功能。
广东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持续营造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在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和外国人才签证制度的基础上,广东各地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试点改革,全面推广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促进更多外籍投资者、优秀毕业生、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来粤创新创业。
接下来,广东将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继续为外国人才在粤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加友好、更加便利的环境,促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装置正在不断“上新”。1月10日,在广东东莞已建成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附近,一台先进阿秒激光装置设施正式开工。
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承担建设,预计5年内建成。建成后,这将是亚洲首个、世界第二个先进阿秒激光设施。“作为一个前沿类大科学装置,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将为科学家提供一类重要的研究工具。”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魏志义对设施的建成充满期待。
阿秒激光设施被形象称为“超高速摄像机”。魏志义解释,“阿秒”是指百亿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单位,基于高性能飞秒激光,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能实现对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与操控。科学家们可以像看电影的慢动作回放一样,了解电子在原子内部的运动,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操控它们的行为,为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魏志义介绍,目前已建好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同步辐射光源等科学装置主要借助中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及光子,从空间维度探测物质结构细微的特性。阿秒激光则能从前所未有的时间尺度上,研究并控制发生在超快时间内的微观过程。
“当我们具备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两种手段开展科学研究时,就能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的科学规律,认识其物理机制,进一步改造并控制物质的特性,从而解决很多重大的科学前沿问题。”他说。
“阿秒激光的产生是建立在飞秒激光基础之上,没有高性能的飞秒激光,就难以实现先进的阿秒激光输出。”魏志义表示,近两年来,科研团队投入大量精力开展了性能高端的高功率、短脉宽飞秒激光研制工作,通过解决系列技术难题,取得了积极进展,为设施的高质量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计划,工程将建设宽谱段的10条超快激光束线,以及面向多学科电子动力学研究需求的22个研究终端。建成后,阿秒激光设施将实现从纳米—软X射线到毫米—太赫兹的全波长覆盖,实现超高时间分辨、空间分辨、能量分辨的光—电—磁—热综合实验平台,在脉冲能量、脉冲宽度、光子能量、光子通量等性能指标上取得突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魏志义看来,阿秒激光不仅为多学科的前沿研究提供了打开发现之门的钥匙,对于推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信息技术、光伏能源、新药研发、癌症早期诊断等高技术产业的升级发展同样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阚静文)“住手!”“抗争”“我们不想要这样的美国!”,超1000场,逾50万人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最新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加之美国政府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引发美国国内及欧洲强烈抗议。连日来,多地民众走上街头,用行动表达不满与愤怒。
美国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日本经济学家表示 加税将对日本汽车及相关产业产生连锁反应
美国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日本经济学家表示:加税将对日本汽车及相关产业产生连锁反应。
睡觉也有最佳“黄金时间”不是11点 也不是12点(人民日报)#睡觉 #熬夜#肥胖
4月7日(报道)闲置手机怎么回收?“国家队”出招了!4月3日起,各省会城市的消费者可通过“芯碎无忧”小程序下单,既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上门现场破损服务,也能选择邮寄保密回收(央视新闻)
美方威胁升级对华加征50%关税,商务部: 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4月3日四川成都一位田先生发视频称3月27日晚上他和老婆吃了凉拌皮蛋第二天早上二人开始上吐下泻发高烧至39℃,腹痛到晕厥次日俩人双双被送进急诊查出是皮蛋引起的沙门氏菌感染住院6天医生介绍其实吃皮蛋中毒的案例每年都在发生特别是天热起来以后常见的中毒反应有呕吐、头晕、头痛、腹痛、腹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3日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有21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100元及以上,有8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或超过2300元。
近日,本市多区发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公告称,2025年4月15日至2025年10月15日为2025年人工影响天气主作业期,实施高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全年开展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
曾仕强曾犀利地指出:当一家人的心无法凝聚在一起时,这家人就开始要分裂了,彼此不相信了。现实中,多少父母望着冷清的餐桌,听着电话里那句“最近忙,不回来了”,才猛然意识到:血缘关系虽深,却难以跨越心灵的隔阂;